审查招标程序是指对招标过程进行的一系列审核和监督活动,旨在确保招标过程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度。这些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招标方式的资格审查
公开招标与邀请招标:
资格审查由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负责,依据招标文件规定的资格条件和评审标准,对投标人的资质证明文件、财务状况、技术实力、类似项目业绩等进行全面审查。
资格预审与资格后审:
资格预审在发放招标文件之前进行,由招标人组建资格预审评审小组,对报名的申请人进行初步审查,以确定其是否具备投标资格。
资格后审在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后进行,由评标委员会在开标后的初步评审阶段进行。
非招标方式的资格审查
竞争性谈判与询价:
资格审查的主体可能有所不同,具体流程需参照相关法规和招标文件的规定。
工程招标审计
准备工作:
招标单位选定专业的审计单位,审计单位负责保证招标程序的合法性、资产的准确性、招标文件的合法性以及招标标书的严谨性。
合同文本审查:
审计人员审查招标文件中的合同文本及法律法规,确保其符合招标规定和国家法律法规。
资料准备审查:
审计人员审查招标人准备的资料,包括工程设备、材料和工程设备的资产证明文件以及建筑安装许可证明文件等,并比对文件中的数字是否准确。
评标过程审查:
审计人员审查招标人对招标结果的评价,审核各投标对象的报价是否清晰明确,记录是否准确无误,是否公正无私。
中标结果审查:
审计人员对中标结果进行彻底审查,包括中标方提交的资料、合同文本是否有效,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等。
招标的程序
发标前准备:
发布招标公告及资格预审公告,进行投标商考察现场,招标答疑并对招标文件作出补遗。
招标投标:
投标商编制标书,进行投标,开标。
评标定标:
评标,颁发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
施工招标审查程序
初步审查:
审查委员会依据资格预审文件规定的初步审查标准,对资格预审申请文件进行初步审查,不符合标准的不能通过资格预审。
详细审查:
审查委员会依据资格预审文件详细评审标准,对通过初步审查的资格预审申请文件进行详细审查,不符合标准的不能通过资格预审。
招投标程序审计中的常见问题及思路方法
问题定性及表现形式:
包括化整为零、规避招标等问题,审计人员需加强监督和风险预控,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通过这些审查和监督活动,可以确保招标过程的合法合规,防止不正当行为的发生,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和资源的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