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秧歌的表演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表演形式
高跷秧歌:表演者踩着高跷进行表演,增加了表演的难度和观赏性。
二人转:一种由两人表演的戏曲形式,通过唱、念、做、打等技艺展示故事情节。
地秧歌:一种不踩高跷的秧歌形式,表演者直接在地面上表演。
表演程序
拜年贺喜:秧歌队到当地官署和商家铺户以拜年名义演出,受拜者需预备烟茶款待,并在秧歌队临走时给“秧歌头”赏钱。
花场:包括各种手绢花、扇子花等道具的使用,形成丰富的舞蹈画面。
喜歌和对歌:通过歌唱和对话的形式,表达欢庆和喜悦的情感。
舞蹈技巧
基本动作:包括手绢花的使用、身体律动(如左右摆动、前后扭动)、双膝屈伸、压脚跟等。
组合动作:通过多个小组或全体合作,形成复杂的舞蹈编排和协调性。
轮舞:舞者围成圆形或椭圆形,沿着一定的轨道旋转,展现律动感和变化。
对舞:通常以男女舞者互相对舞的形式,展示亲密和动人的情感。
队列变换:舞者按照一定顺序和编排规则,进行队形和位置的变换,体现整体的编排和协调性。
道具使用
手绢:东北秧歌的重要道具,通过不同的拿法和动作(如绕花、片花、出手花等)来增强表演效果。
扇子:用于增加表演的趣味性和视觉冲击力。
花辊、花灯:在表演中增加节日气氛和视觉效果。
这些表演程序和技巧共同构成了东北秧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使其成为民间文化的一大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