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执行法院程序是指当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支付令等法律文书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法院强制对方履行义务的过程。以下是申请执行法院程序的主要步骤:
申请执行
申请期限:债权人应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申请执行,通常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申请材料:债权人需要向法院提交书面的执行申请书,说明申请执行的理由、事项、执行标的,以及申请执行人所了解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同时,还需提交生效法律文书副本、申请执行人的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
法院受理与审查
法院收到执行申请后,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如果申请材料符合要求,法院将予以受理,并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义务。如果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法院将进入强制执行阶段。
审查过程中,如果发现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确有错误,法院将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仲裁机构。
执行立案
准备材料:包括强制执行申请书、生效法律文书、申请人主体资格证明材料、财产线索等,向法院递交资料立案。法院一般会在7日内进行审查立案,需要补充材料的,会一次性书面告知在指定期限内补正。
执行立案成功后,法院会将案件录入办案系统,并公开执行案件信息。
查控财产
立案后,法院对被执行人名下财产进行全面查控,包括房产、银行账户、车辆、证券、股权、工资、网络账户、保险理财等。
采取强制措施
根据查控结果,法院会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如划拨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财产等,以强制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执行通知和报告财产令
法院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和报告财产令,要求被执行人履行法律确定的义务并报告财产及近一年的财产变动情况。通常会先电话通知被执行人来领取,若被执行人不主动领取,则通过邮寄送达。
异议审查
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如果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执行结案
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后,法院将执行结案,并将执行结果通知申请执行人。
整个申请执行法院程序涉及多个环节,需要申请人准备充分的材料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法院在受理申请后,会依法进行审查并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以确保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