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犯罪发生到判刑的程序流程,主要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立案
有侦查权的机关(如公安机关)接到报案、控告或举报,或其他机关移送的犯罪线索。
经过初查,认为符合“有犯罪行为发生+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时,应当予以立案侦查。
侦查
侦查机关立案后,通过一系列法定侦查行为(如讯问犯罪嫌疑人、收集证据等)来搜集有罪和无罪证据以及定罪量刑证据。
侦查机关在法定期限内将案件整体移送到公诉机关进行审查。
审查起诉
检察院对侦查机关移送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
如果认为有足够证据支持犯罪嫌疑人的定罪,检察院将起诉犯罪嫌疑人。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审查起诉期限。
审判
法院根据公诉机关的指控,启动第一审刑事审判程序。
包括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当事人陈述、合议庭合议等法定程序。
一审判决后,如果当事人不上诉或抗诉期满没有上诉或抗诉,判决发生效力,交付执行。如果有上诉或抗诉,则进行二审,二审判决为终审判决,交付执行。
建议
犯罪嫌疑人应积极配合调查,如实陈述事实,以争取宽大处理。
辩护律师在侦查和审判阶段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犯罪嫌疑人维护合法权益。
案件审理过程中,应确保程序公正,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