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资的支付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签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应与农民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工资支付标准、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内容。
编制工资台账
用人单位应按照工资支付周期编制书面工资支付台账,至少保存3年。台账应包括用人单位名称、支付周期、支付日期、支付对象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工作时间、应发工资项目及数额、代扣代缴扣除项目和数额、实发工资数额、银行代发工资凭证或者农民工签字等内容。
提供工资清单
用人单位向农民工支付工资时,应当提供农民工本人的工资清单,工资清单应包括工资支付日期、支付周期、支付对象姓名、应发工资项目及数额、代扣代缴扣除项目和数额、实发工资数额等内容。
采用合适支付方式
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支付工资,这样可以留下支付记录,便于查询和追溯。
协商处理
首先,农民工应与用人单位进行友好协商,明确提出支付工资的请求。如果协商不成,则可以考虑采取其他措施。
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农民工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工资。劳动监察部门会进行调查并敦促支付。
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诉讼
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相应工资。劳动争议适用仲裁前置,劳动者不能直接提起诉讼,除非是劳务欠款类的案件。
支付令
有欠条的,劳动者可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欠条里的工资数额。
工会调解
如果所在单位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农民工可以申请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
政府投诉
农民工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可登录当地社保部门官网,或直接前往当地劳动监察机构投诉。
通过以上程序,农民工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保及时获得应得的工资报酬。建议农民工在讨薪过程中保留好所有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工作记录等,以便在需要时提供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