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违法是指 在一个法律程序中,某个环节或某个程序的处理方式违反了法律规定,导致整个程序的合法性受到质疑。程序违法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方式违法:
指作出行政等行为的方式有缺陷。例如,法律对行为方式有明确要求时,行为人不采用法定方式,便属方式违法。例如,公司必须在领取营业执照后才能开业,如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口头允许公司开张营业,就不符合法定方式,该批准行为不产生法律效力。
步骤违法:
指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工作人员作出行政行为等没有按照法定的步骤进行。这包括法定步骤省略、法定步骤颠倒、无根据增加步骤等。例如,根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的规定,行政法规必须经发布后才能生效,如果某政府机关以未经发布的行政法规为依据进行行政行为,该行政行为必然无效。
顺序违法:
指行政主体违反法律规定的先后顺序作出行政行为而构成的违法。行政程序是由若干个步骤、阶段在时间上延续所构成,如同链条一环紧扣一环,从而保证行政程序法律关系主体的活动顺利进行,因而行政程序不得颠倒。
形式违法:
指行政法律行为的作出应当采取某种法定形式而未采取,或采取了法律禁止的形式,构成程序违法。例如,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书面作出,如果以口头形式作出,则属形式违法。
违反法定时限:
如违反法定时限实施的许可、省略、颠倒行政步骤、形式要件不足、缺少程序要求等。
程序违法可能导致以下后果:
程序结果可能被撤销并重新审理或处理:
如果程序违法,那么该程序的结果可能会被撤销并重新审理或处理。
相关责任人可能受到处罚或问责:
程序违法也可能导致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罚或问责。
因此,保障程序合法性非常重要,它是确保法律公正性和公信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