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婚礼程序相当复杂且富有象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说媒
男方通过媒人向女方提亲,若女方同意,则双方进入议婚阶段。
提亲
男方携带礼物前往女方家提亲,若女方同意,则双方进入定亲阶段。
定亲
男方给女方家送“过书”(定亲凭证),女方回帖认可,称为“文定”。
三书六礼
三书:
聘书:订亲的证明,在六礼中纳吉时交给女方。
礼书:相当于现在的彩礼清单。
迎书:相当于现在的结婚证,证明女子已嫁给男子。
六礼:
纳采:男方送将近30种礼物给女方,包括活雁,象征忠贞和阴阳和顺。
问名:询问女方姓名和生辰八字,以准备合婚。
纳吉:将问名的结果告知女方,并送礼(通常为金银首饰等),称为“订盟”。
纳征:男方将聘礼送往女方,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
请期:男方择定结婚日期后,备礼去女家,请求同意结婚的日期。
亲迎:新郎亲自前往女方家中迎娶新娘。
拜堂
新郎新娘在男方家中参拜天地、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长,是婚礼的高潮阶段。
洞房花烛夜
新婚夫妇在洞房中进行一系列仪式,包括交杯酒(合卺酒)。
这些步骤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婚姻制度的严谨和复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旨在祈求婚姻的美满和家庭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