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方资金占用是指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经营性资金占用和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这种行为可能通过以下几种手段实现:
通过虚假交易占用资金
核心操作要点:虚构交易、预付货款、取消交易、退款给第三方。
典型案例:天翔环境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实际控制人邓亲华通过签订虚假采购合同、借款及民间过桥拆借等方式,非经营性占用天翔环境资金20.9亿元未依法披露。
通过虚构费用套取资金
核心操作要点:虚构费用项目、公司支付费用、资金套出。
操作手段:构造各类咨询服务费等无形服务项目,通过签订相关合同、开具发票后完成资金套出。这种方式套出的金额相对较小,特点是细水长流。
通过复杂融资手段占用资金
核心操作要点:设计复杂融资结构、公司出资认购、资金最终转至大股东。
操作手段:通过设计复杂的融资结构,以公司出资认购等方式,将资金最终转至大股东,避免直接转账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通过未履行内部审议程序和未及时披露信息占用资金
典型案例:山西金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向关联方出借资金未履行内部审议程序,也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构成关联方资金占用。
通过为关联方代缴费用构成资金占用
案例事实:公司及其子公司向关联方提供借款,用于代缴实际控制人股权转让的个人所得税款,最终形成非经营性占用。
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降低资产质量:资金占用将货币资金转化为应收款项,降低资产的运作效率,甚至导致经营困难。
降低经营业绩:资金占用通常不支付或支付低于银行贷款利息,侵吞上市公司利息收入,减少净利润。
损害中小股东权益:资金占用行为不透明,可能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和盈利能力。
监管措施:
监管规定:现有监管法律法规对关联方资金占用行为采取限制态度,禁止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行政处罚:对于违规行为,监管部门会采取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措施。
建议上市公司及其关联方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发生关联方资金占用行为,以保护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