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简介

时间:2025-03-09 04:12:35 手机游戏

程砚秋(1904年12月20日-1958年3月9日),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他是一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工旦角,程派创始人,与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一起被称为京剧“四大名旦”。

程砚秋出生在一个破落的仕宦家庭,6岁拜荣蝶仙为师,习武功和武生;后改从陈桐云习花旦,继而又从陈啸云攻青衣。11岁开始登台,12岁正式参加营业演出。由于拜多家名师,广泛涉猎文学及多种艺术,声誉日隆。其后,他在不断的艺术实践和创新中,逐步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创立了广泛的艺术流派,人称“程派”。

程砚秋的唱腔起伏跌宕,节奏多变,表演非常细致深刻,同时注重贴近生活的真实性。他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形成独有的艺术特点。他的代表剧目有《武家坡》、《汾河湾》、《春闺梦》、《荒山泪》、《文姬归汉》、《青霜剑》、《六月雪》、《锁麟囊》等。

在抗日战争时期,程砚秋罢演舞台,在京郊务农,同时创办功德中学,培养农家子弟。1949年后,他历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程砚秋在艺术创作上勇于革新创造,舞台表演唱腔讲究音韵,注重四声,并根据自己独有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幽咽婉转、若断若续的唱腔风格,形成独有的特点。他创作的角色,典雅娴静,恰如霜天白菊,有一种清峻之美,后成为“四大名旦”之一。

程砚秋注重借鉴兄弟姊妹艺术,融合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是众多艺术大师中较为突出的一位。他在大胆革新的前提下,于建国初期编演了他最后一出新戏《英台抗婚》,这出戏无论从唱腔、唱词、舞台表演及美术设计方面都对传统京剧艺术程式做了较大的突破及创新,得到了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肯定。

1958年3月9日,程砚秋因心脏突发性梗塞,仅几分钟便失去了生命,年仅54岁。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京剧艺术近百年来所达到的高峰之一,他不仅对京剧旦角同时也对整个京剧、戏曲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