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尘治理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
扬尘防治教育
对各级各岗位人员进行扬尘防治教育,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工人的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意识,从思想层面上重视扬尘的危害,促进扬尘防治措施有效的执行。
现场环境保护牌
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控制环境保护牌,标明扬尘污染防治措施、主管部门、责任人及环保监督等内容。
设置围挡、围网防尘
施工工地四周设置连续、密闭的砖墙围挡,主便道围挡设置高度2.5米,工地四周封闭围挡设置高度2米,做到巩固、稳定、整洁、美观。施工过程中使用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如砂、石子、水泥等)时,采取密闭存储、设置围挡、采用防尘布苫盖等防尘措施,防止产生扬尘。
道路及运输车辆防治措施
工地出入口按要求设置冲洗设备、排水沟和泥浆沉淀池,进出车辆必须冲洗干净方能放行,并保持出入口通道及道路两侧50米范围内的整洁。施工中产生的物料堆采取遮盖、洒水等防尘措施,预防尘土飞扬。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垃圾、渣土及时清运,不能及时清运的,在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性密闭堆放设施进行存放或采取其它有效防尘措施。工程高处的物料、施工垃圾、渣土等采纳袋装垂直清运,禁止凌空抛掷,施工收尾阶段清扫出的建筑垃圾、渣土应当装袋扎口清运或用密闭容器清运。施工场地内及周边随时洒水进行湿发作业。
建设绿化带和湿地公园
绿化带和湿地公园可以有效降低扬尘污染。通过大面积种植树木和草坪,形成天然的屏障,减少扬尘的扩散。同时,湿地公园可以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建设封闭式施工场地
在建筑工地、挖掘工程等地方,应大力推广使用封闭式施工设备。采用封闭式施工设备可以有效地阻止扬尘的产生和扩散,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推广新型材料和技术
近年来,一些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出一些新型材料和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扬尘的产生。例如,采用低挥发性材料可以降低建筑工地的扬尘污染,采用喷雾冷凝技术可以降低道路表面的扬尘。这些新型材料和技术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加强监管执法
各地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扬尘防治工作的监管执法力度。加大巡查力度,对发现的扬尘污染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违法行为严惩不贷。同时,建立健全扬尘防治工作的监测评估机制,对防治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建立扬尘监测系统
在施工现场设置扬尘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空气中的扬尘浓度。数据应通过网络平台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监测结果应与施工单位的扬尘治理措施落实情况挂钩,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
施工现场覆盖与绿化
建筑工地应采取覆盖措施,使用防尘网、遮阳棚等设施,防止扬尘产生。土方作业时,应及时进行喷雾降尘,减少扬尘扩散。施工场地内尽量增加绿化面积,种植适合本地气候的植物,利用植物的吸附作用降低扬尘浓度。
加强施工设备管理
施工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减少因设备故障造成的二次扬尘。对于易产生扬尘的设备,需配备防尘装置,如喷雾系统或封闭装置,降低作业过程中的扬尘排放。操作人员需接受相关培训,掌握设备使用规范,确保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完善施工管理制度
各施工单位应制定扬尘治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通过建立扬尘治理考核机制,将治理效果与项目评估挂钩。施工单位需定期组织扬尘治理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对于屡次违规的单位,应加大处罚力度,形成震慑效果。
公众参与与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扬尘治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定期组织宣讲会、讲座等活动,向市民普及扬尘污染的危害以及如何减少扬尘污染的方法。
这些措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扬尘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