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卡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公务卡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公务卡是指由政府部门或单位统一办理、发放给特定人员用以支付公务支出的卡片。适用于全体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
公务卡的申请与发放
申请公务卡必须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并经过预算审批。申请人需填写公务卡申请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审核通过后发放公务卡,有效期为一年,需在到期前续卡。
办理公务卡的人员应签署公务卡使用管理责任书,明确公务卡使用的规范和限制。
公务卡的使用范围和限制
公务卡只能用于公务支出,包括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办公用品采购等。禁止将公务卡用于私人消费、购物等非公务支出。
公务卡不得与他人分享、借用,必须由使用者本人亲自签字确认。
公务卡不得用于违法、违纪行为,如赌博、酒类消费等。
公务卡的使用必须遵守相关预算规定,不得超出预算额度。对于超出预算的支出,必须有充分的合理解释和依据。
公务卡的使用人员在每次使用公务卡后,需及时填写相关的记账凭证,并归档备查。
公务卡的核销和报销
公务卡每月底需进行一次核销,核销人员需核对公务卡的支出记录,并逐笔确认是否符合规定。
核销人员对不符合规定的支出进行退回或追缴,同时记录追缴的原因和金额。
公务消费时,要留存消费交易凭条(消费明细)和信用卡支出凭条(支出凭据),并索取发票(报销凭据)。消费商品与用款计划项目一致,消费金额与发票金额一致。
公务支出发生后,持卡人应当在发卡行规定的免息期内(每月11日前),凭消费交易凭条、支出凭条、发票及相关附件等凭证办理报销手续。
公务卡的管理和监督
公务卡实行“一人一卡”实名制管理,公务卡持有人自行保管公务卡卡片和密码。
原则上不允许通过公务卡提取现金进行公务消费,确有特殊需要,应于事前请示本单位行政负责人批准。未经同意提取的现金及产生的相关费用,由持卡人自行承担。
公务卡及其密码安全由持卡人个人负责。公务卡遗失或损毁后,持卡人应及时到发卡行申请补办。
公务卡的使用应遵循经济、实用、节约和合规原则,不得借用、挪用、私用公务卡,确保公务卡使用合法合规。
公务卡使用的审批和报销
公务卡使用的审批和报销程序包括公务卡使用的报销材料、审批流程和时间要求等方面。
公务卡使用后必须及时报销,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包括报销材料、审批流程和时间要求等方面。
公务卡使用的统计和分析
公务卡使用的统计和分析要求包括公务卡使用的数据分析、评估和考核等方面。
这些规定旨在规范公务卡的使用,确保公务卡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便于审计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