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径千分尺是一种精密测量工具,用于测量物体的外径尺寸。以下是其使用方法:
准备工作
清洁被测物体表面,确保无灰尘和油污。
检查千分尺各部件是否完好,无划伤、锈蚀等缺陷。
确认千分尺的零位准确,即测砧与测微螺杆的接触面干净且对齐。
校准零位
松开千分尺的锁紧装置。
清除测砧与测微螺杆间的油污。
旋转旋钮,使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的距离略大于被测物体。
旋转测力装置,直至听到喀喀声,表示测砧与测微螺杆已接触,然后轻轻转动0.5~1圈以校准零位。
测量操作
一只手拿千分尺的尺架,将待测物体置于测砧与测微螺杆的端面之间。
另一只手转动旋钮,使测微螺杆缓慢接近被测物体。
当测微螺杆快接触物体时,改用微调旋钮,避免过大压力损坏测微螺杆。
旋紧锁紧装置,防止移动千分尺时螺杆转动。
读数方法
以微分筒的端面为准线,读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线的分度值(整数毫米)。
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横线作为读数准线,读出可动刻度上的分度值(小数部分),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0.001mm)。
如果微分筒的端面与下刻度线之间无上刻度线,测量结果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上可动刻度的值。
如果微分筒端面与下刻度线之间有一条上刻度线,测量结果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上0.5mm,再加上可动刻度的值。
零误差判定
如果可动刻度的零线与固定刻度上的水平横线不对齐,说明存在零误差。
根据零误差的情况,调整读数,去掉零误差值。
测量记录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相应的测量表格或记录本上。
根据需要,可以记录多次测量结果并求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精度。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正确使用外径千分尺进行精确测量。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千分尺的清洁和良好状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