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服装风格多样,融合了传统中式和西式元素,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长袍马褂:
这是满人骑马时穿的衣服,在民国时期成为礼服的一种。长袍一般是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二寸,袖长与马褂并齐,在下摆左右两侧开衩。
中山装:
由孙中山先生提倡,并逐渐流行开来。中山装的样式有一定的规格,包括关闭式八字形领口、装袖、前门襟正中5粒明纽扣、后背整块无缝、袖口可开叉钉扣等。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被称为中山装,一度成为中国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
西装:
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西装开始在中国流行,通常与西式宽檐帽、西裤与西式皮鞋搭配。西装的流行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和模仿。
旗袍:
旗袍是女性服饰的代表,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样子。20世纪20年代,旗袍开始变得修身合体,袖口变窄,滚边也变得精致。3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海派旗袍的兴起让旗袍在剪裁和设计上更加西方化,高开衩、紧身设计,展现东方女性的柔美与开放。
军服:
包括英美式、俄式、日式军服,主要在军队中穿着。
驻外使馆文职官员和买办商人服装:
一般为西服。
日本式士官服和学生服装:
受日本文化影响,主要在日本学校和军队中流行。
校服:
男生校服大多以西装为蓝本,进行适当改良,女生校服则注重柔美与实用的结合,常见旗袍改良款式。
这些服装风格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中西合璧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