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并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为“刘白”。他出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个人简介
白居易在贞元年间考中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左补阙及左赞善大夫等职。因直言敢谏,得罪权贵,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后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作品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代表作品包括:
《长恨歌》
《琵琶行》
《卖炭翁》
《赋得古原草送别》
《钱塘湖春行》
《暮江吟》
《忆江南》
《大林寺桃花》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直中书省》
《长相思》
《题岳阳楼》
《观刈麦》
《问刘十九》
《买花》
《望月有感》
《放言》
《池上》
《缭绫》
史书评价
旧唐书评价白居易:“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新唐书则称:“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
白居易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在日本和朝鲜等国也有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