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同时也在基础教育的课程序列中表现出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发展方向。以下是美术课程标准的几个关键方面:
课程定位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目标
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由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等六部分内容组成。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习领域
美术课程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教学目标
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掌握绘画、手工制作的各种操作技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得个性发展。
课程内容
美术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和美术史等方面,要求学生既要学习艺术的基本技能,又要了解艺术的历史和发展。
实施建议
美术课程的实施建议包括教学提议、评价提议和教材编写提议,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注重个性发展。
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美术课程标准的框架,旨在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