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壳防护等级是根据 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制定的标准,广泛应用于机械领域和电气领域。这个标准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起草,并对应于中国的国家标准GB/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主要由两个数字组成,第一个数字表示对固体异物的防护等级,第二个数字表示对水的防护等级。数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级越高。例如,防护等级IP54表示设备对固体异物有较高的防护等级,并且对水也有一定的防护能力。
具体的防护等级如下:
IP00:无保护
IP01:防止大于50mm的物体侵入
IP02:防止大于12.5mm的物体侵入
IP03:防止大于2.5mm的物体侵入
IP04:防止大于1.0mm的物体侵入
IP05:防止灰尘侵入,但不会影响设备正常运作
IP06:完全防尘
IP10:防止大于50mm的物体侵入,并防止垂直滴水
IP11:防止大于12.5mm的物体侵入,并防止垂直滴水
IP12:防止大于2.5mm的物体侵入,并防止垂直滴水
IP13:防止大于12.5mm的物体侵入,并防止各方向飞溅的水侵入
IP14:防止大于1.0mm的物体侵入,并防止各方向飞溅的水侵入
IP15:防止大于2.5mm的物体侵入,并防止水滴滴入
IP20:防止大于12.5mm的物体侵入,并防止大于2.5mm的小工具进入
IP21:防止向上倾斜15度的水滴进入
IP22:防止大于12.5mm的物体侵入,并防止垂直滴水
IP23:防止大于12.5mm的物体侵入,并防止各方向飞溅的水侵入
IP24:防止大于1.0mm的物体侵入,并防止各方向飞溅的水侵入
IP25:防止灰尘侵入,并防止水滴滴入
IP26:防尘,并防止垂直滴水
IP27:防尘,并防止各方向飞溅的水侵入
IP30:防止大于2.5mm的物体侵入,并防止水滴滴入
IP31:防止大于12.5mm的物体侵入,并防止水滴滴入
IP32:防尘,并防止水滴滴入
IP33:防尘,并防止各方向飞溅的水侵入
IP40:防止大于1.0mm的物体侵入,并防止各方向飞溅的水侵入
IP41:防尘,并防止各方向飞溅的水侵入
IP42:防尘,并防止水滴滴入
IP43:防尘,并防止各方向飞溅的水侵入
IP44:防尘,并防止各方向飞溅的水侵入
IP50:防止大于12.5mm的物体侵入,并防止水滴滴入
IP51:防尘,并防止水滴滴入
IP52:防尘,并防止各方向飞溅的水侵入
IP53:防尘,并防止水喷射侵入
IP54:防尘,并防止各方向飞溅的水侵入
IP55:防尘,并防止水喷射侵入
IP56:防尘,并防止水喷射侵入
IP60:完全防尘
IP61:防尘,并防止水喷射侵入
IP62:防尘,并防止水喷射侵入
IP63:防尘,并防止水喷射侵入
IP64:防尘,并防止水喷射侵入
IP65:防尘,并防止水喷射侵入
IP66:防尘,并防止水喷射侵入
IP67:防尘,并防止短时间浸水
IP68:防尘,并防止长时间浸水
此外,当防护要求的等级高于上述特征数字表示的等级时,可以通过在前两位数字后增加附件字母的方式来表达扩展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