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赋分制的等级划分如下:
等级划分
成绩从高到低分为A、B、C、D、E五个等级。
每个等级进一步细分为五个子等级,因此总共有21个等级分档,被称为“5等21级”。
比例分配
A等级:15%,细分为A1至A5五个子等级,A1对应最高赋分100分,向下按3分一档递减。
B等级:40%,细分为B1至B5五个子等级。
C等级:30%,细分为C1至C5五个子等级。
D等级:14%,细分为D1至D5五个子等级。
E等级:1%,赋分为40分,为最低等级。
赋分公式
赋分计算公式为:(Y2 - Y1) / (Y - Y1) = (T2 - X) / (X - T1),其中:
Y1:表示某等级内所有考生原始成绩区间的下限。
Y2:表示某等级内所有考生原始成绩区间的上限。
T1:表示相应等级的赋分区间的下限。
T2:表示相应等级的赋分区间的上限。
等级折算赋分方案
以物理、历史、政治为例,首先将学生在这些科目中的排名按照比例划分到A、B、C、D、E五个等级中,然后根据每个等级对应的分数给予赋分。
赋分规则
等级性考试成绩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A、B、C、D、E,每个等级内又细分为若干个等级分档,共计21个等级。
每个等级对应的赋分区间是固定的,A等级最高,赋分为100分至91分(按3分一档递减),直至E等级赋分为40分。
建议:
了解赋分制:学生和家长应充分了解赋分制的规则和计算方法,以便更好地规划高考复习和志愿填报。
关注等级比例:不同等级的比例分配会影响学生的赋分结果,因此学生应关注自己在各个科目中的排名情况。
多科目综合:赋分制不仅影响单一科目,还会影响学生的总成绩,因此学生应注重多科目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