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加工场标准化建设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建设
钢筋加工场的场地面积不宜小于1500平方米。
钢筋加工场应采用工厂式生产流程,进行集中加工、集中管理、统一配送。
钢筋加工场应设立固定或移动式钢筋棚,使钢筋加工无露天作业。钢筋棚下部应采用钢结构,棚顶应采用彩钢板。
钢筋加工场内应进行区域划分,设立原材料堆放区、钢筋下料区、制作区、半成品堆放区、成品堆放区,分区转序清晰。
钢筋加工场内应设一条不小于4.5米宽的通道。棚内场地应碾压密实,采用不小于10厘米厚的C20水泥混凝土进行硬化;场区内道路的基础应碾压密实,设置不小于20厘米厚的碎石或石灰改善土,采用不小于20厘米厚的混凝土进行硬化。
材料堆放
钢筋、钢绞线、型钢等钢材必须存放在仓库或防雨棚内,下部支点应以棚内,地面做硬化处理,并垫高不小于30厘米,保证钢材不变形为原则。严禁与潮湿地面接触,不得与酸、盐、油类等物堆放一起。
钢筋、钢绞线、型钢等钢材应按不同品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放,设立识别标识。
半成品、成品应按使用、安装次序进行分类、分批存放,堆高不超过120厘米,并按规定做好标识,小件(散件)材料及配件宜存放于箱、盒内。
设备配置
大型钢筋加工场必须配备数控钢筋弯曲机1台、数控弯箍机1台,保证工程所需各种钢筋均由机械自动加工成型。
加工场内部功能区划分包括加工制作区、原材料堆放区、排水沟、值班休息处、运送通道等。
人员配置
钢筋加工场应推行封闭管理,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监理单位也应配备足够的专监及现场监理员进行监管。现场宜设置视频监控系统。
安全管理
场内施工用电应规范管理,各作业区用电回路分开设置。照明设备应加设网罩防备。场内消防设备符合防火要求,钢筋加工棚内应设置4Kg干粉灭火器2套,灭火砂箱(1.0立方米)1个,铁锹2把。
环境保护
易产生粉尘、有害气体的加工场、寄存场应采用除尘、有害气体净化举措,且远离生活区、居民区,尽量将加工厂设于场所下风向。
通过以上规范,钢筋加工场可以实现标准化、工厂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提高加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同时确保施工安全,减少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