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学情分析
教材简介
《金色的鱼钩》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课文,讲述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赞颂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
3.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4. 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
通过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学习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特点: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如自行认识生字词、充分预习课文、抓重点词句细细体会、基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多读多思等。
学习兴趣:
本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高,基础知识扎实,朗读水平较高,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思想感情:
本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应重点加以引导突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理解和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以及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精神。
学习难点: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本节课中体现不够,对人物品质的感悟还不够深刻,对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没有充分的领会到。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依然不强,依赖教师的心理比较严重,教学任务过多,导致效果不够理想。
教学建议
情境导入: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红军长城的路线,长征中红军的伤亡状况,特别是红军过草地时遇到的危急和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重点段落感悟: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品味感悟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熠熠生辉、永垂不朽。重点描写老班长吃鱼骨头、命令战士们吃鱼汤、牺牲自己等典型情节,使学生深刻理解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朗读训练: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范读、领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
拓展延伸: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传承和发扬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