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价标准是衡量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它用于评价指标的状况和优劣程度。制定绩效评价标准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具体参照不同的标准类型。
绩效评价标准的原则
体现绩效评价的思想 :评价标准是为了认定各指标达成目标的程度,标准制定本身就是绩效衡量的尺度。政策导向:
绩效评价应建立在数据基础上,兼顾政府建设和改革的需要,支持重要政策的研究和制定。
体现公共财政特点:
评价标准应反映一定财政投入下的公共服务的数量和品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绩效评价标准的具体参照
计划标准:
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标准。
行业标准:
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如高校评估中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等。
历史标准:
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绩效考评标准的总原则
绩效考评标准的总原则是 工作成果和组织效率
。评价标准应衡量工作成果是否最大化以及是否有助于提高组织效率。
绩效考评标准的分类
按评价手段分
定量标准: 用数量作为标度的标准,如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果一般用分数作为标度。 定性标准
按评价尺度分
类别标准:用类别尺度作为标度的标准。
等级标准:用等级尺度作为标度的标准。
等距标准:用等距尺度作为标度的标准。
比值标准:用比值作为标度的标准。
隶属度标准:用模糊数学中隶属系数作为标度的标准。
按标准的形态分类
静态标准:包括分段式标准、评语式标准、量表式标准、对比式标准和隶属度标准等。
动态标准:包括行为特征标准、目标管理标准、情景评价和工作模拟标准等。
按标准的属性分类
绝对标准:建立员工工作的行为特质标准,以固定标准衡量员工。
相对标准:将员工间的绩效表现相互比较,评定个人工作的好坏。
客观标准:评估者在判断员工所具有的特质及其执行工作的绩效时,对每项特质或绩效表现,在评定量表上每一点的相对基准上予以定位。
设定绩效评价标准的注意事项
公正性与客观性:
评价标准的制定及其执行必须科学、合理,不掺入个人好恶等感情成分。
明确性与具体性:
评价标准应明确、一目了然,便于使用,尽量可以直接操作。
一致性和可靠性:
评价标准应适用一切同类型员工,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或经常变动。
民主性和透明性:
在制定标准过程中,要依靠员工,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通过以上原则和分类,可以制定出科学、合理且有效的绩效评价标准,从而全面反映项目或组织的绩效状况,为决策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