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点做法

时间:2025-02-13 11:35:35 单机游戏

沉降观测点的做法如下:

设置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应埋设在最能反映建筑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并均匀分布在建筑物周围。

沉降观测点应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和变形测量要求进行布网,并遵循《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或《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的相关规定。

测量工具

测量工具应使用受环境和温差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如没有,则使用普通塔尺时优先使用第一段标尺。

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应采用DS1精密水准仪,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

观测方法

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前后视距≤30米,前后视距差≤1.5米,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1.0毫米。

测量频次为正常施工阶段每加载一次即进行一次观测,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两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记录与分析

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并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认真做好记录。

根据沉降量统计,分析得出沉降曲线以确定建筑物是否稳定。

维护与保养

定期检查和维护测点设备,保证测点设备的完好和稳定性,定期校准测量仪器,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其他注意事项

水准点应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两个。

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沉降观测点,一般埋入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保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测量、记录与分析等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有效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