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出自唐朝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文中阐述了医德的重要性,强调医生应具备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品德修养。以下是《大医精诚》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已,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翻译
张湛说:“经典的医方难以精通,由来已经很久了。现在疾病的表现千差万别,有时内在相同而外在不同,有时内在不同而外在相同。五脏六腑的盈虚、血脉营卫的通塞,这些并非肉眼和耳朵所能察觉,必须通过诊察才能了解。寸口关尺、腧穴流注、肌肤筋骨等,都存在各种差异。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如今,我们试图用粗浅的思考去理解这些深奥的医学知识,这无疑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对病人的病情判断错误,不仅会加重病情,甚至可能导致病人死亡。因此,医学是一门难以精通的技艺,既非神授,我们又如何能够掌握它的奥妙呢?世上有些愚蠢的人,学了三年医学,便认为天下无病可治;然而真正治病三年后,才发现世上无方可用。所以,学者必须广泛研究医学知识,勤奋不懈,不能道听途说,就自认为已经掌握了医学之道,这将误入歧途。
凡卓越的医生治病,必须先安定心神,无欲无求,发挥慈悲之心,誓愿拯救所有生命的苦难。当有病人求助时,不论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亲疏、华夷、愚智,都应一视同仁,视如至亲,不计较个人安危。面对病人的痛苦,要感同身受,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全力以赴地救治,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样的医生才能成为苍生的大医,反之则会成为生命的刽子手。自古以来,许多名医治病时,都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危急的病人,无论是人还是畜生,都同样珍惜生命。损害他人以求自保,只会让生命更加远离。因此,我在这里提倡不用生命作为药物,即使是虻虫、水蛭等,也要尽量遵循这一原则。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总结
《大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