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月天干地支是 中国古代用于纪月的一种方法,由天干和地支组合而成。天干有十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农历的一个月通常对应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天干的计算方法是:将公历年份除以10,余数即为天干的编号。地支的计算方法是:将公历年份除以12,余数即为地支的编号。例如,2025年除以10余数为5,对应天干中的“壬”;除以12余数为9,对应地支中的“巳”,因此2025年是乙巳年。
具体到每个月,天干地支的对应关系如下:
1. 一月(寅月)
2. 二月(卯月)
3. 三月(辰月)
4. 四月(巳月)
5. 五月(午月)
6. 六月(未月)
7. 七月(申月)
8. 八月(酉月)
9. 九月(戌月)
10. 十月(亥月)
11. 十一月(子月)
12. 十二月(丑月)
这种对应关系是固定的,每年循环一次。例如,2024年农历五月的天干地支是癸巳月。
需要注意的是,农历的月份与节气有关,节气变化会影响月份的起始和结束时间。例如,立春通常在阳历2月4日或5日,惊蛰通常在阳历3月5日或6日,这些时间点会影响农历月份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