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时间:2025-02-13 02:06:11 单机游戏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

一、课程性质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二、课程理念

立德树人:

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

一体化设计:

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

综合性课程:

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

教师价值引领与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

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

知行合一: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三、课程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四、课程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

五、课程实施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政治立场鲜明。

六、修订背景与追求

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改革重点包括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加强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突出主干、去除冗余。此外,还强调实践育人,强化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七、评价与考试命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试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

八、教材编写要求

教材应体现新时代培养担当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坚持价值导向,突出政治性,特别是党的领导。同时,加强一体化设计,注重整合和统筹。

九、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中应提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让认识基于实践、通过实践得到提升。

通过以上解读,我们可以看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突显,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