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项羽有关的成语典故包括:
破釜沉舟:
比喻不留退路,做事果决。项羽在渡过漳河攻打秦军时,下令沉船、破釜甑、烧庐舍,只带三天干粮,以示必死决心。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在鸿门宴上,项羽的谋士范增暗示项庄舞剑刺杀刘邦,项庄于是舞剑,意在刺杀刘邦。
四面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项羽在垓下之战中被刘邦军包围,听到四周的楚歌,感到大势已去。
霸王别姬:
描述项羽在乌江兵败后,与虞姬决别,自刎身亡的悲壮情景。
取而代之:
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项羽在观看秦始皇游会稽时,曾说“彼可取而代也”。
先发制人:
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项羽在杀死宋义后,自立为主将,主动出击秦军。
沐猴而冠: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项羽在楚汉争霸中,虽然势力强大,但最终未能成就帝业,被形容为沐猴而冠。
衣锦还乡:
项羽在战胜秦军后,回到故乡,感慨富贵不回故乡,如同穿了锦绣衣裳在黑夜中行走。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樊哙在鸿门宴上对项羽说此话,表达了自己和汉军处于弱势地位。
这些成语典故不仅反映了项羽的英勇和悲壮,也体现了他性格中的桀骜不驯、野心勃勃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