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一个 道德名词,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它出自《礼记·祭统》:“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中国将“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一个基本准则。
诚信的含义包括真诚、真实和诚实、不欺。儒家以“诚”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范畴,认为“诚者,天地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并认为“信”是朋友之间交往的重要准则,是“仁”的重要表现之一。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传承数千年。关公是影响最大的中华诚信美德的代言人,他一生忠义仁勇,诚信名冠天下,被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诚信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对个人:
诚信是立人之本,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是每个公民正确的道德取向。诚信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温暖别人,是一把金钥匙,可以打开人的心锁,也可以打开知识和财富的大门。
对企业:
诚信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
对城市:
诚信等同于它发展的机遇。
对国家民族:
诚信是其繁荣昌盛、自强自立的基础。
然而,诚信缺失的危害极大。墨子云:“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一旦诚信缺失,社会上便会欺诈成风,市场混乱,道德沦丧,人心惟危。据报道,中国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
现代诚信是对传统诚信的传承与超越。和传统诚信相比,现代诚信调整社会生活的内容更为广泛,诚信缺的危害更大。现代诚信已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熟人朋友的日常生活交往,大到国家政治经济组织之间的交往与合作。
综上所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道德规范。我们应该珍视并践行诚信,以建设一个更加和谐、有序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