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贸行业危险作业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
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危险作业安全规程》等。
企业应参照国家标准如GB/T13861《危险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识》,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详细的作业规程和安全操作标准。
危险作业分类及危害识别
危险作业应根据作业环境和作业内容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高处作业、电气作业、焊接作业、挖掘作业等。
每一类作业都应进行危害识别,评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如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并建立完善的危害识别机制。
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危险作业安全管理的关键。
企业应制定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作业方案,明确危险作业现场负责人、作业人员、检测人员、安全监护人的安全职责。
危险作业前相关要求
资质审查,重点审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涉及委外作业的还应对承包单位的资质、安全生产条件等情况进行核查。
作业现场危险因素辨识和评估,运用JHA、SCL、JSA等方法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分析。
相关人员教育培训,如涉及委外作业的发包方应针对作业现场的特点、主要危险、应急处理措施和进入现场的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承包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
非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工贸行业不需要执行《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2022)。
特殊作业如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作业、吊装、临时用电等应符合GB30871的有关规定。
审批与监护
有限空间作业需要办理作业审批表,其他特殊作业是否需要审批应由企业根据风险辨识情况自行决定。
危险作业前应进行审批和监护,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
应急处理
制定各类危险作业应急现场处置方案,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定期进行演练。
作业现场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资,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与安全装备
作业人员应遵守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按规定着装,并正确佩戴符合GB2811要求的安全帽等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
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配备,如安全带、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防止意外伤害。
现场管理与监督
作业现场应进行安全交底,确保所有作业人员了解作业内容、危险因素及安全措施。
安全管理部门应对危险作业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通过以上规范,工贸行业可以有效控制危险作业的风险,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