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组织生产过程和进行生产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也称为内部劳动规则,是生产经营单位内部的“法律”。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各级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各生产部门和各岗位生产工人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做的事情及应负的责任。
安全操作规程:
生产工人操作设备、处置物料、进行生产作业时所必须遵守的安全规则,防止生产操作中不安全行为。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定期对全公司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基本教育,人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新工人进厂必须坚持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安全生产检查:
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要求做到群管、群防、群查、群治的安全工作方针,确保无安全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
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定期排查和治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按时复审,持有效证件上岗操作。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配备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确保员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消防安全管理:
消防器材设施配置充足,完好齐全、摆放合理、定期保养;消防通道通畅,员工掌握器材使用方法。
用电安全管理:
线路完好归位;电器设施完好齐整、定期保养、负荷内使用;电工持证上岗。
用气安全管理:
管道完好归位;气瓶配备防震胶圈、立式放置、定期更新;气库设施齐全、值班记录完整。
物料管理:
归类归位摆放、标识清晰;危险品与易潮品有保护措施;现场无呆滞物料。
装卸管理:
不损伤产品或物料,不野蛮工作;机动叉车司机持证上岗、限制时速;装卸设备专人保管。
危险工序操作管理:
关键设备定期保养;冲压人员佩带耳塞、手套;焊接人员佩带面具、眼镜手套;喷粉人员佩带防毒口罩、手套、绝缘鞋;打砂及清洗人员佩带安全帽、眼镜、手套、防尘口罩等;焊接冲压人员定期培训、持证上岗。
环境卫生管理:
生产现场、办公场所、走道楼梯干净整洁,无卫生死角、无不明物品;玻璃门窗、休息桌椅、陈列设施定期擦拭、无灰尘覆盖;墙角无蜘蛛网、地面无积水;厕所无异味。
防护管理:
各类门、窗、护栏无损坏。
文明生产管理:
私人物品归位摆放;员工着装、举止遵守车间操作行为规范,不偷盗不祸害;无不明身份外来人员;节约用水用电;新员工入职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与考核;老员工则单数月进行培训,双月数进行测试。
这些规章制度旨在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并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各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