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序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5-02-12 18:48:25 单机游戏

《说文解字序》是东汉经学家许慎创作的一篇序文,主要介绍了汉字的起源、演变以及他编纂《说文解字》的目的和方法。以下是《说文解字序》的原文及其翻译:

原文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垂宪象①。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②。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③。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④;

“夬,扬于王庭”⑤。

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⑥。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⑦。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⑧。

文者,物象之本; 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⑨。

著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⑩。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

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⑪。

翻译

古代庖牺氏统治天下

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纹样和适宜性。

从近处取自身,从远处取他物,于是创作了八卦,以显示万物变化的法则。

神农氏

用结绳的方法治理天下,统一管理各种事务。

随着事务的增多,出现了欺诈和虚伪。

黄帝的史官仓颉

看到鸟兽的脚印,知道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于是创造了文字。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意味着文字用于区分和管理各种事物。

“夬,扬于王庭”表示文字在王者朝廷中传播和教育。

文字的功能和社会作用

文字用于宣扬教化,明确社会规范,君子用它来施政和治理下属。

仓颉最初创造的文字是根据事物的形状和特征来象形,所以称为“文”。

文字的演变

后来文字逐渐发展为形声结合,即“字”。

“文”是物象的基础,“字”是语言的衍生和增多。

文字的记录和传播

文字被记录在竹帛上,称为“书”。

从五帝三王的时代到秦始皇时期,文字经历了多次变革和统一。

文字的规范

孔子编写《六经》,左丘明撰写《春秋传》,都是用古文写的,其意义可以解释。

后来诸侯争霸,不统一文字,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李斯等人整理了文字,创制了小篆。

建议

阅读《说文解字序》可以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以及古代文字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对于学习古代汉语和历史文化,这篇文章提供了宝贵的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