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教学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认真批改学生的答卷,做好错题的详细统计,分析学生可能出错的原因,并制定学习目标,编制相应的学案。学案通常包括讲评学案和当堂检测学案。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按照讲评学案的要求进行自查自纠,自主梳理知识点,并准备在小组讨论中解答问题。
课上实施
自纠梳理、疑难记录: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分数段的人数、各题的出错人数和主要的错点以及试题的答案,学生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自我定位和梳理。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生先组内讨论,然后小组集体讨论解答问题,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巡回指导,了解讨论结果和困难,为精讲点拨作准备。
课后评价
认真听课:听课者需要听教师的语态、讲解、知识处理,看板书、教态、师生感情交流、教具使用、教学环节安排和学生表现。
记录要点:记录听课的时间、班级、学科、支教者、课题、课型,以及教学的主要过程、值得思考的要点、学生课上活动情况和对课程的简要评析。
思考特色:思考课程的特色、教学目的、结构、思想、重点、难点、关键点、板书、教态、教学手段、教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德育与教学的融合以及教学效果。
交流反馈:与被听课教师和学生交谈,先请上课教师谈教学设计与感受,再请学生谈收获与不足,最后由听课教师谈总的看法、特色、启迪与建议。
总结与改进
评课目标:明确评课的目标,如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优化教学结构等。
收集数据:收集评课过程中的数据,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反馈、课堂表现等。
分析数据: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找出课程的优点和不足。
制定计划: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计划,包括改进措施和实施步骤。
实施改进:按照改进计划进行教学改进,并评估改进效果。
通过以上步骤,评课教学程序能够系统地进行,帮助教师了解课程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建议在实际评课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评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