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中包含程序的原因主要与硬件设计和功能需求有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硬件厂商预置程序
硬件厂商在制造硬件时,会在ROM中设置一些程序,这些程序通常是基本的输入输出系统(BIOS)或其他固件,用于硬件初始化和基本功能的支持。
不同厂商的差异
以显卡为例,由于生产显卡的厂商不止一家,每个厂商的ROM中的程序可能不同。如果将所有程序都写入主板上的ROM,那么在更换显卡时就会遇到兼容性问题。
ROM的类型和功能
ROM分为多种类型,如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和FLASH等。这些不同类型的ROM具有不同的擦除和写入特性,但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只读的,用于存储不会更改的数据和程序。
ROM与RAM的区别
ROM用于存放指令代码和一些固定数值,这些数据在程序运行后不可更改。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用于程序运行中数据的随机存取,并且掉电后数据会消失。ROM的只读特性使其适合存储固件和系统引导程序。
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存储
在某些情况下,ROM中可能包含操作系统的一部分或全部代码,例如Android系统在启动时会检查ROM中的recovery程序,用于刷机过程。此外,定制ROM中可能会包含预装的应用,这些应用可能是以源码形式存在或有apk安装包。
综上所述,ROM中包含程序是因为它被设计为只读存储器,用于存储硬件初始化和运行所需的固件和系统程序。这些程序对于硬件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并且由于它们的只读特性,可以确保在更换硬件时不会丢失关键的系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