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泰和安联动程序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步骤,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指南:
1. 定义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
首先,明确主机控制的输入信号(如火警、故障报警信息等)和输出信号(如控制设备的启动、停止等),并将它们分别命名。
2. 直接联动编程
逻辑类型:包括与(AND)、或(OR)、复合(COMPOSITE)。
与:输入部件组1和输入部件组2中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设备动作,启动控制部件号中的设备。
或:输入部件组1和输入部件组2中任意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设备动作,启动控制部件号中的设备。
复合:输入部件组1中一个与输入部件组2中一个设备同时动作后,启动控制部件号中的设备。
屏蔽:选择是否屏蔽该条联动关系。
输入部件组和 控制部件号:具体设备编号。
3. 普通逻辑编程
逻辑类型:与、或、复合。
屏蔽:选择是否使用屏蔽。
机器号:默认为“0”,一般不需要修改。
楼号:为总线设备定义时的楼号,汉字编辑时不允许数值为0。
分类:包括地址、区层,数据分别代表回路号、地址号、区号和层号。
4. 系统设置及屏蔽操作
系统设置:包括部件设置、自带总线盘设置、扩展总线盘设置等。
屏蔽操作:选择是否屏蔽某条联动关系。
5. 部件设置
具体设置包括设备类型、地址号、回路号等。
6. 联动公式编程
一般联动公式:定义系统中报警设备与被控设备间联动关系的逻辑表达式。公式由条件部分和联动部分组成,条件部分包括二次码、设备类型及关系运算符,联动部分包括二次码、设备类型及延时启动时间。
预警联动公式:用于定义系统中的预警设备与被控设备间的联动关系。
7. 调试与优化
完成公式编制后,需进行严格的调试与优化,确保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效率。
示例
假设需要实现以下联动逻辑:当火警发生时,启动1回路的10号设备,并且不屏蔽该联动关系。
1. 定义输入变量:火警信号(输入)。
2. 定义输出变量:启动1回路的10号设备(输出)。
3. 编写编程公式:
条件部分:火警信号(输入)为1。
联动部分:启动1回路的10号设备(输出)。
注意事项
确保输入和输出设备的编号正确无误。
逻辑关系要清晰,避免复杂嵌套。
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延时时间和优先级。
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测试和优化公式,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完成泰和安联动程序的编写。如果需要更详细的指导或示例代码,建议参考泰和安官方文档或相关技术支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