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教学方法,它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材料。这种方法基于操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特别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B.F.斯金纳通过动物实验建立的理论。程序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习内容分解成一系列小步骤,并按照逻辑顺序排列,使学生能够逐个学习并即时得到反馈和强化。
程序教学的主要特点包括:
个别化教学:
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进度进行学习,不受其他学生的影响。
自我教学性材料:
材料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引导学生逐步学习。
积极反应原则:
学生需要对外部刺激做出积极反应,以获得即时反馈。
小步子原则:
学习内容被分解成许多小步骤,便于学生逐步掌握。
即时强化原则:
学生在完成每个小步骤后都会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强化,以增强学习效果。
自定步调原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速度选择学习进度。
低错误率原则:
通过小步骤学习和即时反馈,降低学习错误率。
程序教学的应用可以通过教学机器、程序课本或其他教学媒介进行,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动机。20世纪50年代,程序教学在美国和世界的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程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个别化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材料和反馈机制,帮助学生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