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栽培的程序可以总结为以下步骤:
选地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进行深翻松土,为竹荪提供一个舒适的“床铺”。
准备培养基
使用有机质含量高的材料如秸秆、麦麸、木屑等作为培养基,并进行消毒处理,通常采用高温蒸汽或煮沸的方法。
播种或接种
将竹荪种子均匀撒在培养基表面,或者将竹荪菌丝体布置在培养基中,然后轻轻按压使其粘附在培养基上。
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竹荪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摄氏度,湿度为80-90%。光照方面,竹荪一般在低光或半阴凉的环境中生长。
养护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定期浇水,适当施肥,提供充足的养分,使竹荪长得更旺盛。
温度和湿度控制
菌丝体生长阶段土壤湿度应保持在65-70%,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0-95%,每天喷水3-4次,每天开窗通气1-2次,每次30分钟。
及时补土和搭棚
若埋的段木露出土表,应及时补土覆盖。在菌丝生长阶段主要是保温保湿,若塑料棚内温度超过26℃,应揭开薄膜降温。
采收
竹荪破蕾开裙一般在凌晨,必须做到随开随采。采收时,用刀从菌托底部切断菌索,去掉菌帽和菌托,留菌柄和菌裙,用湿纱布揩干净或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进行烘干或晒干。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竹荪的栽培。建议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具体条件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竹荪能够顺利生长和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