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找择业程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了解就业政策
毕业生应首先了解国家和省市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通常由教育部、各省市区和高校制定,包括就业工作意见、具体政策和规定等。
做好心理准备和确定择业目标
毕业生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理想,并考虑自身条件,确立可能实现的目标。这包括择业的地域、行业范围和单位。
收集就业信息并作出决策
毕业生应当及时、全面地收集就业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并通过分析、筛选整理,制定择业目标和决策。决策时应遵循社会需求原则、政策约束原则等。
自荐和简历制作
毕业生可以通过网络自荐、人才市场、校园宣讲会等方式进行自荐。同时,需要制作一份专业的简历,包括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等,以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笔试和面试
毕业生可能需要参加笔试,笔试内容可能包括专业知识测试和心理及素质测试。面试是重要环节,毕业生需要提前准备,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位匹配度。
签订就业协议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需签订由学校发放的就业协议书,该协议书是转递毕业生档案和户口关系,办理报到落户手续的依据。
办理就业手续
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后,需要领取就业《报到证》,办理档案、户口、团党关系的转迁,到用人单位或就业主管部门报到。学校会根据就业计划转递毕业生档案至单位或人事代理机构。
继续寻找其他机会或自主创业
如果在毕业后的择业期内未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可以享受应届毕业生同等待遇,并继续寻找其他工作机会或选择自主创业。
建议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积极参与各类招聘会和宣讲会,同时注重个人品牌的建设和网络资源的利用,以增加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