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后的程序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通知原告交费 :法院向原告发出受理通知书,并通知其交费,之后会另行通知开庭时间。案件移送:
立案庭在决定立案后,应在二日内将案件移送有关审判庭审理,并办理移交手续,注明移交日期。
确定立案日期:
经审查决定受理或立案登记的日期为立案日期。
送达被告法律文书:
法院立案后,会送达被告法律文书,一般情况下会给被告一个月的举证期限。
侦查阶段
(如适用):对于刑事案件,立案后案件进入侦查阶段,侦查机关会进行侦查,包括搜集证据、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搜查等。
审查起诉阶段: 侦查结束后,案件移送至检察院,检察院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 起诉: 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决定提起公诉,并将起诉书递交法院。 开庭审理审判阶段
判决生效:一审判决作出后,如被告和检察院不提出上诉或抗诉,则判决在10日后生效并交付执行。
执行阶段(如适用):判决生效后,如被告不履行判决,原告可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将确定承办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情况等。
建议在立案后,当事人应密切关注法院的通知,按时参加庭审,并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相关证据和材料,以确保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