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应具备以下素质能力:
服务大局的能力:
党员干部在处理工作时,要把大局意识作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学会从大局出发,以大局着眼,自觉地把各项工作融入大局之中来思考、谋划和部署,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
坚定理想的能力:
坚定理想信念,是一个自觉的自我改造过程,要始终如一的强化党性锻炼,坚定正确的党性立场。要旗帜鲜明坚定信念,忠诚使命,争做听党的“带头人”,把按章办事、依法行事作为准则,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为民服务的能力:
切实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在日常工作中维护好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时刻牢记作为一名人民公仆的职责,坚决做到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秉公执纪,做当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
公道正派的能力:
严于律己是一种美德,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要牢固树立底线意识,明确自己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始终警醒自己坚守底线。要带头做到敢于担当,敢于攻坚克难,直面矛盾问题,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中事物的要害,办事善于抓重点抓关键。
定力、毅力和应变力:
党员干部必须保持坚如磐石的定力,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时刻坚守政治原则,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制度自信。要讲党性、讲规矩,公道正派、刚正不阿,尤其在关键时刻不动摇、不畏惧,守得住初心,担得起使命。锻造经久不衰的毅力,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必须咬紧牙关一步一步走下去。激发厚积薄发的应变力,要有能解决实际困难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既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又能迎难而上敢打敢闯。
战略思维能力:
要具备超前意识,树立全局观念,不断提升工作的大局观与整体观,不断增强战略思维的系统性与协调性。要确立全局利益观,牢固确立大局意识。
调查研究能力:
克服调查研究的不良现象,树立正确的调研观,明确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式、人员,合理安排调查时间,争取调研成果最大化。在调查成果的运用上,要实事求是地根据调查研究情况,撰写调研报告,及时出台对应措施,搞好整顿治理。
决策布署能力:
要有临机决断能力,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
抗挫折能力:
就算身处逆境,不能惊慌失措、自暴自弃,要把成败看淡、把包袱卸下,主动从自身找原因,泰然处之,乐观豁达地应对。
责任心和落实力:
党员干部要强化责任心,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同时,要提高落实力,做到履职尽责、攻坚克难。
鉴别能力:
党员干部要加强鉴别能力,能够辨别是非曲直,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开拓创新的能力:
要有创新思维,不被思维定势影响自己的判断,勇于开拓新领域和新局面。
沟通能力:
提高有效沟通的能力,了解心思,认真倾听,做到与组织内部同志平等沟通、共商大计。
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廉洁正直的个人品质,强化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政治能力:
提升政治能力,把握方向、大势和全局,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
应急处突能力:
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善于解困难与挑战,踏实实做好岗位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这些素质和能力是党员干部在履行职责、服务人民、推动事业发展中必备的,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党员干部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