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解决纠纷的活动。在中国,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检察院(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审判机关)。
法律适用的特征包括:
法定性:
国家机关对具体案件的处理,无论是在程序上还是在实体上,都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规定。
权威性:
法律适用活动具有权威性,代表国家司法权的运行。
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包括:
法治原则:
法律适用活动要严格依法进行,既包括程序方面也包括实体方面。
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所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法律适用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司法独立: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干涉。
实事求是:
法律适用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此外,法律适用还包括以下方面:
时间效力:
包括法律开始生效的时间和终止生效的时间。
空间效力:
法律生效的地域,通常全国性法律适用于全国,地方性法规仅在本地区有效。
对人的效力:
包括法律对什么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适用于全国公民,有的法律只适用于一部分公民。
法律适用独立性: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行使职权时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
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法律适用活动的基础,旨在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和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