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是著名的国学大师,他对于修行的理解和实践有着深厚的造诣。南怀瑾先生曾描述过他入定后的境界,具体如下:
太极图境界:
南怀瑾先生看到的是一个被称为“太极图”的境界,这是阴阳两极相对而又互相调和,形成一种完整、大气、丰满的感觉。在太极图的中间,有黑白两点,象征着阴阳的极致状态;而外圈的八个小圆,代表了“八卦”,是由原始状态的一阳一阴演化而来。这个境界不仅美妙,而且深沉,体现了宇宙万物的微妙和变化。
身心合一:
太极图寓意着阴阳的协调和谐,这是一种身心合一的境界。南怀瑾在修行中看到这种境界,即意味着他的身心已经内外一致,达到了真我和自我的融合。在这种状态下,他可以看到自己的一切,自我实现,找到内在的平静和自由。
化境成道:
南怀瑾这种修行者,对境界的感知,不仅是视觉的感知,更是灵性的升华。太极图中的阴阳之间,是一种“道”的境界,而南怀瑾在其中体会到了一种化境成道的感觉,即所有事物都以道为目的,成就自己,并达到人与天地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地。
前念已灭,后念未生:
有些打坐到一定时候,到了前念已灭,后念未生,当下一段空的境界,他便认为“哇!就是这个!”于是,就定住这一个,前念不生,后念不起,当体即空的空空一段,定定,定得连身心皆忘掉了,如痴如傻地要久定。这个时候,记忆力都会减退,好像脑筋都不大灵敏了,万事都懒得用心去动。
如痴如傻:
在入定过程中,有时需要达到一种如痴如傻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忘我的,身心合一的,也是定的一种表现。
清净无杂念:
入定后,会进入一种清净无杂念的状态,所有的念头和杂念都会消失,只剩下一种纯粹的觉知。
呼吸调整:
在入定过程中,呼吸会逐渐变得细腻和缓慢,最终达到不呼不吸的状态,这时妄念会减少,身心会达到宁静和愉快。
综上所述,南怀瑾先生入定后的境界是一种深奥而美妙的体验,涉及到阴阳和谐、身心合一、灵性升华等多个层面。这种境界不仅是一种视觉和灵性的体验,更是一种内在平静和自由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