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是 为了克服软件危机而诞生的工程学科。软件工程的产生背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软件危机的出现: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速发展,软件的复杂性和规模开始急剧增大,传统的开发方法变得力不从心,导致软件开发周期长、成本高、质量难以保证。
软件的特点:
软件是一种逻辑产品,具有无形性,主要通过程序和文档体现,生产方式主要是研制,成本主要体现在开发和研制上,且软件产品不存在磨损和消耗问题。
工程化方法的探讨:
1968年,NATO的计算机科学家在联邦德国召开国际会议,讨论软件危机问题,并正式提出了“软件工程”这一术语,标志着软件工程作为一门新的工程学科诞生。
理论基础和技术的建立:
在软件工程的概念提出后,计算机科学家们致力于为软件工程建立理论基础,出现了结构化编程、模块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等重要的理论和技术,以及多种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模型。
规范的形成:
在软件工程的基础建立之后,人们开始致力于为软件工程形成一套规范,以指导软件的开发、维护和管理。
综上所述,软件工程是为了应对软件危机,采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高质量软件的一门学科。它的诞生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软件开发领域的一次重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