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雷同的判定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步骤和原则:
安装过程对比
对两套软件同时或先后进行安装,观察安装过程中的屏幕显示,包括软件信息和使用功能键后的屏幕显示等是否相同。如果雷同,则可认定这两套软件的安装手段一致。
安装后目录和文件对比
对比安装后的目录及各文件,包括文件名、文件长度、文件建立(或修改)的时间、文件属性等。尽管侵权销售者可能只修改了少数文件,但大部分文件的表观现象应保持一致。
源代码或目标代码比较
将软件的源程序或目标程序代码进行实际比较,以确定两个软件是否在实质上相似。这种比较通常采用“实质性相似加接触”的判断标准,即需要证明被告接触过原告的源代码,并且存在实质性相似的部分。
运行参数和界面比较
虽然不能仅通过比较程序的运行参数(变量)、界面和数据库结构来判断软件是否相似,但这些信息有时可以作为辅助证据。
抄袭和雷同的区别
著作权取得的基础是作者是否独立创作,具有原创性。抄袭是指剽窃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雷同则是指两个作品在内容上碰巧一样,但并非故意抄袭。
技术判定和查重工具
使用专门的查重工具和软件对代码进行比对,检测相似部分并给出评分。这些工具可以逐行检查代码,查看是否存在相同的逻辑、变量命名、注释等,并进行代码结构分析和算法实现检查。
综合判断和专家评定
当机器批改发现大面积相似部分时,需要经过专家组的进一步评定。综合考虑答案内容的一致性、错同率、相似度分析等因素,以及考生的个人特征,如考场坐位、身份证号码等,进行综合判断。
法律标准
在法律层面上,判定抄袭需要考虑作品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抄袭是否超出“适当引用”的范围,以及作品之间的相似度和关系。
通过上述步骤和原则,可以较为准确地判定软件是否雷同,从而维护软件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