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事变,又称一二八淞沪抗战,是1932年1月28日至3月3日期间发生在上海的一场重要战役。以下是该事件的详细经过和背景:
起因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策划在上海制造事端。1932年1月18日,日本僧人无故寻衅被殴,成为日本发动事端的借口。
主要经过
1932年1月28日晚,日军由租界突然向闸北一带进攻,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开始了淞沪抗战。
1月29日,日军对闸北、南市一带狂轰滥炸,战火迅速蔓延。守军第156旅顽强抗击日军的进攻,打退日军的连续进攻。
2月6日,张治中表示愿率中央部队增援上海。20日晨,日军全线总攻,战斗延至23日,在张治中指挥下屡屡化险为夷。
3月1日,日军侵占浏河,浏河失陷,3月2日,日军攻占上海。3月3日,日军占领真如、南翔后宣布停战。
3月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5月5日双方签订《上海停战协定》。
参战方及兵力
中国军队:少于50,000人
日本军队:约70,000人
历史影响
一二八事变是抗战中中日军队首次全面对抗,遏制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改变了国际认知,推动了国际反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振奋了中国抗日精神。
该事件也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促使中国军民更加坚定了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
综上所述,一二八事变不仅是抗日战争初期的重要战役,也是中日关系恶化的重要事件之一。它展示了中国军队和民众的英勇抵抗精神,为后来的抗日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