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被称为 不惑之年。这个成语出自《论语·为政》,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不惑之年”的意思是指人在40岁时,经历了半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阅历,对于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判断,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感到困惑和迷茫。孔子在《论语》中用“不惑”来形容自己在40岁时的状态,意味着他对仁义礼有了完全的了解,达到了智者的境界。
因此,40岁不仅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一个人从青年过渡到中年的标志,象征着一个人在智慧和经验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