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是一个具有260年历史的官宦宅邸建筑群,同时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它由内城、外城和紫芸阡三部分组成,总面积达到了3.6万平方米。皇城相府是清朝大臣陈廷敬的故居,陈廷敬曾任清朝的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以及康熙皇帝35年的经筵讲师。
建筑群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充满了传统的宫殿建筑风格。内城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名为“斗筑可居”,而外城则是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完工的,名为“中道庄”。整个相府的建筑面积达到了36580平方米,其中包括16座宏伟的院落和640间房屋。
皇城相府内最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是河山楼,这座楼设计独特,采用砖石结构,没有窗户,只有三层以上才有。河山楼不仅用于防御流寇侵袭,楼内还设有水井、碾磨等生活设施,确保居民的生存需求。此外,河山楼还有隐藏的秘密地道,用于人员转移和逃生。
皇城相府的建筑特征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建筑群内的礼制建筑也极具历史价值,如外城城门外的高达8米的御书楼,以及康熙帝御赐的“午亭山村”石刻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
陈廷敬是清朝的一位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理学家,他长期担任康熙皇帝的经筵讲官,并主持编纂了《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明史》、《大清一统志》等重要文化典籍。陈氏家族在明清两代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成为清代北方声名显赫的文化大家族。
皇城相府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遗产,也是研究明末社会状态及清初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的重要场所,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