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难而退的例子

时间:2025-02-15 16:19:43 网络游戏

诸葛亮:

三国时期,诸葛亮率蜀国大军北伐魏国,司马懿认定蜀军远道来袭,后援补给一定不足,故闭城休战。诸葛亮多次使用激将法,甚至送女人衣服给司马懿,但司马懿死守城门不出,诸葛亮知难而退。

刘邦:

刘邦本来先入关中,理应为王,但刘邦害怕项羽把他灭了,不惜委曲求全,赴鸿门宴,入蜀中为王,最后把项羽的部队灭了,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

李元昊:

西夏景宗李元昊在天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年)九月,辽兴宗亲自率兵10万出金肃城攻西夏。李元昊见辽军来势凶猛,便采用了缓兵之计,在10天之内,3次遣使到辽,上表谢罪。后来李元昊又故意拖延日期,直到辽军人疲马乏,他又率军突然反攻辽军,辽军溃败。在此情况下,李元昊向辽求和,双方和解。

晋文公重耳: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楚国时,为感谢楚王的善待,作出如果他日两国战场交锋,晋国将退避三舍的承诺。后来重耳回到晋国继承国君之位,晋楚两国也真的发生了战争,而晋文公则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晋军主动退兵九十里,最终晋国在城濮击败楚军,一举奠定了晋文公的霸业。

曹操:

三国时期,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曹操在许攸来投得知乌巢屯粮的情报后,见可而进,果断派兵火烧乌巢,从而扭转战局,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这些例子都表明,知难而退并非是怯懦,相反,它是一种理智的战略选择。当面临的困难超出自身能力范围,或者继续行动会导致巨大损失时,懂得适时退兵是保存实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