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重大疾病保险的陷阱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提前给付却变术后理赔
有些销售人员为了提升业绩,会将提前给付型保险作为卖点,导致投保人误认为买了这种保险可以得到“先赔钱,后看病”的服务。然而,有些保险合同规定需要先进行手术才能赔付,这对于急等救命钱的投保人来说,感觉被挖了一个坑。
赔付条件不明确
保险条款往往复杂难懂,部分消费者在投保时只听业务员的一面之词,疏于对保险条款的了解。因此,在购买重疾险时,需重点留意提前给付、额外给付、轻症、责任免赔等条款。
疾病种类多等于保障全面
很多人认为疾病种类越多,保障越全面,其实并不是这样。疾病种类多意味着条件更严苛,且有些疾病发生的概率非常少,疾病数量多反而增加了保费。
保额越高越好
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通常非常高,但保额并不是越高越好。保额应在十万到二十万之间较为合理,超过三十万元对普通人来说没有必要。
消费型重疾险价格便宜
消费者在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时,应全面考虑自身的保障需求。如果需要长期保障,就不应该购买消费型重疾险,因为这样不但保费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而且可能发生因身体原因不能续保的情况。
确诊后马上获赔
选择重疾险时,务必注意哪些疾病可以赔付,哪些不可以赔。有些保险产品可能要求确诊后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才能赔付,否则可能无法获得赔偿。
等待期过长
一些重疾险产品等待期较长,如健康无忧专享版的等待期长达180天,而市面上普遍为90天。等待期越长,消费者享受保障的时间就越晚,且如果在等待期内出险,可能无法获得相应的赔付。
轻症赔付比例低
一些重疾险产品的轻症赔付比例较低,如健康无忧C1的轻症赔付比例只有20%,远低于市面上大多数产品。
合同条款不清晰
有些保险合同的条款可能不清晰或存在歧义,导致消费者在理赔时遇到麻烦。例如,有些保险合同规定交满20年后才能取钱,且合同终止,这可能会让消费者感到困惑和不满。
适合爸妈投保
一些保险产品可能宣传适合爸妈投保,但实际上可能并不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群,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仔细了解产品条款和适用人群。
建议:
在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时,消费者应仔细阅读保险条款,了解保障范围、赔付条件、等待期等重要内容。
可以咨询专业的保险顾问或代理人,确保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不要轻信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务必以书面合同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