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是19世纪中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被誉为“现实主义文学巨匠”。他的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深刻描绘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生活和人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托尔斯泰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早年失去了父母,由亲戚抚养成人。他在喀山大学学习法律和东方语言,但未完成学业。1847年,他返回家乡,管理家族庄园,并在生活中逐渐思索生命的意义、伦理道德等深刻问题。托尔斯泰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亲身经历战争的残酷,这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深刻的素材。战争结束后,他环游欧洲,但对欧洲社会的压迫和虚伪深感失望。回国后,他潜心写作,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现实主义文学风格。
托尔斯泰的思想呈现出日益强烈的宗教和道德倾向。他对俄国东正教失望,转而追求一种自我道德律。他提出“非暴力、不抵抗恶”的原则,主张通过道德自律实现社会的公正,影响了甘地等后来的社会活动家。他的这些思想成为“托尔斯泰主义”的核心内容。
托尔斯泰不仅在文学领域影响深远,还在伦理、宗教和社会改革等领域有深刻贡献。其思想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俄国知识分子产生了极大影响,甚至对西方文学和伦理学也有深远意义。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因而和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紧张,1910年10月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感冒,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