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孔子的名言
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翻译: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知道满足而不妄想的人是富有的,努力不懈地去奋斗的人是有志气的。言行不离道之规律中的人能够活得长久。躯体虽死而精神仍然存在于世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
《人物志》中的知人智慧
原文:臣闻主将之法,务览英雄之心。然人未易知,知人未易。汉光武聪听之主也,谬于庞萌;曹盂德知人之哲也,弊于张邈。何则?夫物类者,世之所惑乱也。故曰:狙者类智而非智也,愚者类君子而非君子也,戆者类勇而非勇也。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幽莠之幼似禾;骊牛之黄似虎;白骨疑象;碔砆类玉。此皆似是而非也。
翻译:我听说主将的方法,务必观察英雄的心志。然而人不容易了解,了解人也不容易。汉光武帝是听觉灵敏的君主,却误信了庞萌;曹操是懂得知人的哲人,却弊病于张邈。为什么呢?因为事物有相似之处,但世人不辨,所以产生迷惑。所以说:猴子看似聪明却不是真正的智慧,愚人看似君子却不是真正的君子,鲁莽的人看似勇敢却不是真正的勇敢。亡国的君主看似聪明;亡国的臣子看似忠诚;杂草丛生的幼苗看似禾苗;骊牛的黄色似虎;白骨疑像大象;碔砆石似玉。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例子。
赵开心的知人之道
原文:赵开心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望尘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国门,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吴园次独落落然,不以欣戚改观。赵每目送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园次哀而振之。抚其幼者如子,字以爱女。一时咸叹赵为知人。
翻译:赵开心担任御史大夫时,门前车马络绎不绝,来拜访他的人几乎在路上排起队来。等到他被免职,离开京城,来送的只有三五个人。不久他被朝廷召回起用,以前离开的那批人又像当初那样来拜访了。当时独有吴园次一个人与众不同,不因赵开心的宦途浮沉改变对他的态度。赵开心常常目送他出门,回头对儿子友沂说:“将来我去世后,最终要依赖这个人来办事。”没多久,友沂过早去世,赵开心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于外地客寓。他的两个孙子无依无靠,吴园次一边哀悼,帮助办理后事;一边扶助他们,把小的那个当儿子看待,又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这一时间,人们都感叹赵开心善于识别他人。
王安石的《知人》
原文:贪人廉,淫人洁,佞人直,非终然也,规有济焉尔。王莽拜侯,让印不受;假僭皇命,得玺而喜,以廉济贪者也。晋王广求为冢嗣,管弦曷密,尘埃被之;文辞曷深,羽毛未丰,而羽翮已就,以洁济淫者也。唐文宗的大臣郑注开列陈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和方法,表情和言辞都激烈慷慨,国君和百姓都异口同声的称赞他,以为这样做能达到天下太平,可后来他终于因为邪恶狡诈被杀。这是用表面上的正直达到邪恶的目的。
翻译:贪婪的人表面上很清廉,淫荡的人表面上很纯洁,奸佞的人表面上很正直,他们最终并非如此,伪装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罢了。例如,西汉孝元皇后的侄儿王莽,最初被封侯时,他执意推让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