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觉悟境界的高低
小乘佛教主张“我空法有”,即否定个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但对客观世界的否定不彻底,认为通过个人修行和戒律可以达到阿罗汉果位,实现自我解脱。
大乘佛教则主张“人法两空”,既否定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也否定客观事物的存在,认为一切法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质实体,即“空”。大乘佛教以成佛作为最高的修行目标,强调普渡众生。
修行目标
小乘佛教把证得“阿罗汉”果作为修行的最高目标,注重个人的内心修持和戒律的遵守,通过修行达到自己的解脱和圆满。
大乘佛教则以“普渡众生”为修行宗旨,以成佛作为最高的修行目标,强调利益众生和智慧传播,力图将佛陀的教诲普及于所有众生之中。
教义解释
小乘佛教更加保守,注重戒律和个人的修行,对佛教经典的解读相对传统。
大乘佛教则更加注重解经和解释佛陀的教说,注重智慧的开展与传承,出现了许多经典如《中观论》《华严经》等,对教义进行深入阐述。
对众生的关注
小乘佛教强调个体的解脱,认为菩萨道是一种非必要的修行方式。
大乘佛教则希望将众生一同带入佛道,强调利益众生、普渡众生,认为菩萨是立下弘大誓愿,要救渡一切众生脱离苦海的修行者。
佛像和宗教建筑
小乘佛教厌恶人体不塑造雕像的传统主张,不强调佛像的雕塑和殿堂的建筑。
大乘佛教则使佛教的神具有有形的特征,雕塑华丽的佛像,建筑宏伟的殿堂,供奉佛像,令人顶礼膜拜。
流传地区和信仰群体
小乘佛教主要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亚及东南亚各国。
大乘佛教主要流传于中国内地、日本、韩国、越南一带。
总结来说,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在觉悟境界、修行目标、教义解释、对众生的关注、佛像和宗教建筑以及流传地区和信仰群体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尽管存在这些区别,但两者都基于佛陀的教导,都认为解脱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并都强调了道德和慈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