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战役,也被称为“四战四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在四平地区进行的四次大规模战役。这场战役从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历时整整两年,是中国东北战场上的重要战役之一。
第一次四平战役(四平解放战争)
时间:1946年3月15日至17日
主要事件:东北民主联军攻占四平西郊机场,随后解放四平,歼灭守敌3000余人,生俘国民党辽北省政府主席刘翰东及匪首王大化、王耀东,东北民主联军伤亡235人。
第二次四平战役(四平保卫战)
时间:1946年4月18日至5月18日
主要事件:国民党新一军全面进攻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守城部队奋起还击,最终东北民主联军撤退,国民党军队占领四平,此战东北民主联军伤亡8000余人,国民党军伤亡1万余人。
第三次四平战役(四平攻坚战)
时间:1947年6月11日至7月1日
主要事件:东北民主联军发动清扫四平敌外围据点的战斗,最终占领四平铁路以西地区,国民党第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撤往四平东部继续抵抗,此战共毙伤俘敌1.6万余人,民主联军伤亡1.3万人左右。
第四次四平战役(四平收复战)
时间:1948年3月
主要事件:经过艰苦卓绝的攻城战,东北人民解放军终于攻克四平,完成了战役任务。
四平战役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四平地处东北腹地,是东北的交通要冲和粮草集散地,控制四平就等于掌控了东北腹地的咽喉,直接威胁长春和沈阳。因此,两军在这里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每一次战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总结:
四平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前后历时两年,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战斗。这场战役不仅展示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顽强,也体现了国民党军队的顽强抵抗。最终,人民解放军通过艰苦的战斗,成功攻克四平,为东北的解放奠定了基础。